【艺术简历】 陈龙,号葆光、石泽堂主。1967年12月生于甘肃,现居北京。研究生学历。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山水画高研班、北京画院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北京敦煌中国画院院长,定西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创作室画家,湖北省国画院研究员。
参加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994年山水画《秋锁秋院》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2003年山水画《浮岚积翠》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 2003年山水画《华岳晴云》获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4年山水画《崇山暖翠》获第二届中国法制宣传全国美展金奖。 2005年山水画《陇山幽邃》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会员精品展。 2005年两幅作品获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走进张家界”写生展优秀作品奖。 2006年山水画《溪山幽趣》入选“黄河壶口赞”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6年山水画参加中国美协首届创作高研班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6年5幅作品参加“东方之韵”——当代中国画名家美国洛杉机邀请展。 2006年3幅作品参加中国画名家法国巴黎邀请展。 2007年山水画《陇东山高》入选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 2008年9月获“改革开放30年杰出艺术家” 称号。 2008年12月获“第七届中国时代十大卓越艺术家”称号。
举办个展及收藏: 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江山行”画展,先后在武汉、上海、兰州、西安、石家庄、大连、扬州、南京、郑州、三明等地美术馆展出。作品被中国美协、湖北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扬州美术馆、河北美协、河北画院、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收藏。海内外私人收藏二千余幅。 作品发表及出版: 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报》、《艺术状态》、《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学术报刊。出版《陈龙山水画集》《陈龙书法集》等各类合集十余本。
著名画家陈龙——大作不让明贤 (文 / 天遥) 众所周知,山水画在我们传统绘画当中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系统化的画种,它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所以也是最具自然情怀与认为底蕴的画种。其按照画法风格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等,且每一种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其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的出现,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而在现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众多山水大家名家、画坛中坚和新秀。无疑,陈龙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的作品属于水墨山水的范畴。亲近其作品,呼吸到的是淋漓的墨香,触摸到的是秀丽的景致,享受到的是曼妙的意象,领悟到是文化的浸染。
其作品笔墨精微而气韵通畅,格局丰富且意境优美。且总能以纵横的笔墨、饱满的构图、凝重的色彩、高远的意韵呈现在每一个欣赏者面前,并因此而赢得大家的一致肯定与好评。与此同时他常把山水画做为对人生哲学外延的一种观照,在他眼里,山水意境与人格品质,以及时代精神等均具有一种彼此映射和相互涵养的内在关联。他力求以有形的笔墨语言来宣泄和表达无形的心中追求与向往,那是对自然的礼赞,更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他把这种深度的思考自觉地建立在对山水画的不断学习与独特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他特别讲究用笔和用墨,注重以巧妙的寓意构思、洗练的绘图语言、恰到好处的布局留白,以及精准的水墨搭配等来反映整幅作品的气象和韵味。在他山水画作品的创作中,其运笔时轻时重、时急时缓,收得住,提得起,按得下。所流泻出来的线条多圆浑沉厚,且柔韧有余,润而不湿,浓而不烈,干而不涩,枯而不燥,足见其对笔墨的控制和把握能力。此外,他尤为注意体现主峰与次峰、远峰与进峰、大峰与小峰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山石的厚度、水源的流逝等,尤为注意丛树的聚散、疏密、大小、前后、虚实,以及中国画的俯视造物的规律,且能于存在的物象里出意蕴,于飞扬的神采里写真切。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在他的笔下已融而为一,完全成为了支解不开的艺术整体。
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讲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我想陈龙先生笔下的山水便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因为他是一位善于在山水间寻觅和制造意境,在意境中培养和传达诗情的人,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沟通天赋,能够在自然与自我的走进中轻松地完成心灵的对话,以及情感的契合,并让欣赏者也能轻松地感受到其画作中的那份干净、纯粹和内美。而这种走进,是相互的,对于陈龙先生来讲,他的主要方式除了研习众多传统经典之外便是大量的写生。
正是因为不断地研习、不断地写生、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以及不断地进步,使得陈龙先生无论在物象的择取与刻画方面,还是在笔墨的运用与创新方面;无论在情感的酝酿与宣泄方面,还是在个性的塑造与展现方面,均显示出了一位画家成熟的艺术形象,以及完整的艺术审美;显示出了一位画家优秀的艺术品质,以及高度的艺术自觉。因此他的山水画直逼宋元,有些大作可谓不让明贤,其山石浑厚而不失华滋,树木苍古而不乏妍润,溪流细媚而不欠秀爽,房舍简静而不少沉穆。
但反观时下,作山水画者甚多,可难见有动人之处,或软弱的线条质感,或一味地着墨设色,或夸张的章法造型,或浑浊的画面气息,如此等等,令人失望。但是这些弊病在陈龙先生的画作里很难找到。他笔下的线条总是十分洗练,墨色也多浑厚庄雅,造型准确且章法丰富完整,整幅画面的气息流动通畅、清澈可感。
此外我们都知道,山水画历来主张造境,主张以形写神,且极为讲究意韵。而陈龙先生可谓是造境的高手,他能通过作品的具象形式把观者导引到抽象的精神领地,并使之享受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意外之意、且乐不思蜀、流连忘返。单从这方面来讲,他已经是成功的了,殊不知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做到这一点。
当然,陈龙先生在潜心绘画的同时,也不断加强着对书法这门艺术的修炼与提高。他在其《葆光艺道随笔》里写过这么一段话:“古今大画家者无不是书法大家。虽笔墨为中国画之语言,无笔墨不成中国画。但笔墨源于书法,书法之高下决定笔墨之高下。”、“看画观其书法落款,便知其造诣深浅。”可见其对书法的重视程度。
是的,举凡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历代在绘画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大家,没有不在书法方面也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特别是自文人画出现以后,几乎没有一个画家因为没有写好字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总之陈龙先生是我一直所看好的最具艺术典范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之一。在此衷心地祝愿其艺术之路越走越远!
名家评论 观陈龙的山水画,使我产生了一种长久未有的激动,好的画要能打动人,他的画就打动了我,他有极强的画面组织和创作能力。 ——黄润华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龙山水画有深厚的传统,又能化解出新意,作品呈现了一种苍厚深远的元浑气息,并且在某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龙瑞 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陈龙自陇上来,大西北的雄峻山川启蒙了他,他的画有苍茫浑厚之气。笔墨茂密沉实是他的艺术个性的显示. ——孙克 著名美术评论家 陈龙的山水画笔墨深厚,线条沉稳、墨色厚重,有着成熟的风格样式. ——王仲《美术》主编 今得见陈龙新作《陇山幽胜图》,该图长十米,高一米,应属鸿篇巨制。明沈周云:年不过四十不可妄作大画,古人尚有此感慨,可见做大画之难,然此长卷千山万壑,置陈布势为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画中景物井然有序且笔墨沉雄,厚重处无堆砌板滞之病,清淡处亦无潦草流滑之弊。吾与陈龙相交已久,今见此图已知陈龙画艺大有精进,不禁为之窃喜。 ——何家安 河南省国画院院长 陈龙山水画作品能试图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转换为当代所熟悉的景观和样式,充分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当代性和地域性的深入思考与感悟。 ——尚辉 上海美术馆著名美术评论家 陈龙的山水画图式层层积压,画面博大、深远,是对传统的一大突破。 ——吕云所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每至金城,均有收益,今天至敦煌中国画院,有幸观陈龙先生新作——十米长卷《陇山幽胜图》,可谓大饱眼福。此作气势不凡,意趣十足,甘陕美景尽收眼底,高原山峁窑洞人家,错落有致,生机无限。陈龙先生年轻,然传统功力颇深,驾驭如此长卷游刃有余,纵观全画,力追古法又多新意,实为成功之作。 ——罗宁 陕西省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2003年10月中旬因艺事赴兰州会同好友罗宁、陈乃华相聚,留宿敦煌中国画院,得幸拜观旧友陈龙老弟所绘十米长卷《陇山幽胜图》。陈龙老弟之画,基於传统,用笔高古又有时代气息,吾认为此手法描绘甘陕山山水水更为至上,吾受益匪浅,喜哉幸哉。 ——吴东民 海南省画院院长 陈龙的山水画题款书法水平之高,在当代画家中少有,如此年龄能达到如此水准,实属不易。 ——陈斌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