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区域 天下 访谈 文化 科技 图片 视频 新疆 手机版
在线 在线 生活 公益 乡村

特殊的爱给特别的你 ——记东乡区特教学校校长王芬玲

来源:网络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要:王芬玲,人到中年,青春依旧,风采依然,笑口常开。她出身于教育世家,祖孙三代均从事基层教育事业,秉承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家风,她满腔热情坚守特教岗位22年,无数次在心中对学生宣言:你是特别的你,我要把特殊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因为求真务实,开
王芬玲,人到中年,青春依旧,风采依然,笑口常开。她出身于教育世家,祖孙三代均从事基层教育事业,秉承“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家风,她满腔热情坚守特教岗位22年,无数次在心中对学生宣言:“你是特别的你,我要把特殊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因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她先后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全省特教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扶残爱心人士和市、区颁发的各种奖项20多个,所领导的学校被评为全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先进集体。
●三代从教,特别传承
王芬玲的祖父王福田,解放前即是乡村教师,解放后担任过组建黎圩小学,组建东乡县小学师训班等工作,并在东乡中学、东乡师范当过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多次被评为全县特等模范教师、省级模范教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王芬玲的父亲王忠民,子承父业。从1970年开始,先后在黎圩中学、长林中小学任教,也是在工作中结识了同为教师的魏玉香。王忠民钟情教育事业,多次获得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王芬玲的母亲魏玉香任劳任怨工作在幼儿教育战线上,直到退休。
正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王芬玲立志从事教育事业。初中毕业时,她毅然报考当时热度陡减的东乡师范,为的就是圆自己的教师梦。她从教至今26年,前4年当幼儿园教师,无论在什么岗位,她不忘初心,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特别是接手特教学校担任校长后,更为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奉献了青春、才华和智慧。
爱心纯真
  ●甘愿吃苦,特别选择
1996年,王芬玲从东乡师范幼师专业毕业,进入县幼儿园任教。2000年5月,听说县里要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专门让身心欠全的少年儿童就读,她征求父母与爱人的意见,毅然第一个报名加入特教行业。当时身怀六甲的她来到南昌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特教师资培训。很多人说她傻,好好的幼儿园教师不当,去当一群残疾儿童的“王”。然而,她却认为特殊的孩子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在培训学校看到特殊儿童充满渴望的眼神,更加坚定了她从事特教事业的信心。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特教学校刚成立,没有办公场所,只能利用县幼儿园的顶层阁楼办公,教学条件差。4名老师都由普通教师转岗,许多课程和教学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就这样,王芬玲当起了特教老师,学生大小便失禁,她赶忙找来干净的衣服为其擦洗换上;学生离家出走,她发着高烧冒着大雨外出寻找……她结合特教学生及学校的发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成效的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
 
童心依然
●忠诚履职,特别关爱 
王芬玲忠于职业操守,甘做残疾儿童的引路人和情感倾诉对象。尤其是2009年晋升为特教学校校长后,14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到校,向每个人打招呼,为的是希望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们特别是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她常常找学生嘘寒问暖,交谈心事,为的是及时掌握孩子们遇到的现实困难,适时化解心结。她亲自教他们手工、舞蹈,玩互动游戏,为的是开发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智力。她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他们社交礼仪,为的是让孩子们能被大众所接纳,生活得有尊严。
聋哑学生梁某俩人是亲兄弟,家在农村,属留守儿童。那年冬天,兄弟俩穿得都很单薄,特别是弟弟只穿着两件春秋单衣,冻得瑟瑟发抖。见此情景,王芬玲立即跑到办公室拿自己的运动衣给他穿上,尔后又跑到家里,找出一大包儿子的衣服给他们带上。经此之事,她召开班子会研究决定:学生入籍本校,绝不允许出现愁吃、愁穿的困境。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每学年都给所有在校生免费配发春、夏、秋、冬四季校服。她嘱托学校年青教师,哪怕她退休离开特教岗位,希望特教学生“不愁吃、不愁穿”的校风能一直传承下去。
王芬玲对学生的关爱还延伸到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与她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保持联系。许多曾经的毕业生碰到困难会找她帮忙,碰到心理的坎会向她倾诉。聋哑学生小宋,在外打工6年后返乡,告诉老校长想在本地就业。王芬玲就立即叫刚调到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的丈夫帮忙,当天下午,她带着学生与就创中心同志驾着私家车连跑4家企业,最终帮他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从事特殊教育压力大、责任重。为方便学生就业,学校专门开设手工课和兴趣培训课。聋哑学生小胡喜欢拿橡皮檫等东西进行雕刻,王芬玲就有意识地给他买一些雕刻书、雕刻工具和教学视频,如今,小胡进入浙江某根艺创作公司从事雕刻工作。
2013年,在对东乡特殊儿童状况调查中,王芬玲了解到东乡孤儿院有10多名适龄残疾孤儿没有接受义务教育,立即带领教师赶赴孤儿院实地考察。当她看到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时,遂决定自我加压,在上级扶持政策尚未明确、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开启“送教上门”工作。从此,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老师都会上门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上课。正因为有此担当及送教上门经验,2015年,省教育厅确定东乡区为全省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她总结提炼研究出适合基层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模式及编制出送教上门教学参考书。在此基础上,2019年8月,学校成功申报《促进中西部地区特殊需求学生送教上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省级重点龙头课题。
爱生如子
●知行合一,特别梦想
2009年,王芬玲担任特教学校校长时,新建一所窗明几净、花木葱绿的特教学校成了她的梦想。为此,她积极筹措建校资金。学校从项目报批、规划选址、建设资金申拨、工程质量监督、内外装饰、教具采购,到审计验收,历时1年半。1所投资500万元的全新学校拔地而起,如今学校拥有20个教职工,在校学生90多人。为落实国家对残疾人义务教育政策,学校全面实行“两免一补”等一系列优抚政策,还挤出不多的事业经费,向学生提供免费课间餐,并赠送衣裤和学习用品,让这群特殊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她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在江西教育、抚州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创编的舞蹈多次参加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并取得可喜成绩。先后主持多个市级课题《送教上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结题。2019年11月,她担任全市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并做《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专题讲座,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优质课比赛并获奖。
王芬玲深知老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要不断塑造自身灵魂。她刻苦学习自考大专、本科文凭,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还经常参加特殊教育培训,虽然获得了国家级大奖,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爱戴,但她怀揣梦想继续往前走。她说,真放不下这群特殊的孩子,想陪伴他们成长。或许,这就是她这一代特教园丁的中国梦,梦很美,路却很长。无论如何,她会一直走下去,无怨无悔。
王芬玲校长与特殊学生在一起
附:赞美王芬玲
一棵树,一颗星,一片云,
您用智慧和灵魂走进那一个个孩子的心灵。
一颗心,一支笔,一张纸,
您用知识和汗水延续一个民族的灿烂文明。
一抹书香,一句祖训,一种坚守,
您的家庭用80载的光阴成就一个令人景仰的教育世家。
有一种财富叫知识,
有一种继承叫传承,
有一种收获叫桃李满天下。
您,东乡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芬玲同志,
您的家里祖孙三代,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甘当人梯,
您和爸爸、妈妈、祖父胸怀真爱、大爱的理想,
钟情红烛照远、伟大而平凡的基层教育事业。
您的家人不谈富贵,无关名利,
年复一年,播撒融融的爱意与希望,
把对教育的热诚代代相承,辈辈接续。
您说,特殊的关爱送给特别的你!
说到做到,您在特殊学校的教育岗位上,
22年如一日,迎风斗雨,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您对教育的坚守,
您那博爱的家风,在家训中传承滋育。 
身为校长,您特别注重师风师德,率先垂范;
特别注重工作创新,勇于担当;
特别注重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特别注重工作成效,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
您说,您放不下这群特殊的孩子,
乐意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或许,这就是您这一代特教园丁的中国梦,
梦很美,路很长。
奋发图强,踏平坎坷,
您从容淡定,一直走下去,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发现 | 区域 | 天下 | 访谈 | 文化 | 科技 | 图片 | 视频 | 新疆

Copyright © 2018-2023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4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聘书查询 | 名家查询 | 电脑版 | 移动版